English繁体中文
二维码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育管理 > 

《柳斌谈素质教育》自序

  来源:《柳斌谈素质教育》 作者:柳斌 点击:2730次 日期:2013-10-17
关键词:柳斌  素质教育  

   办教育难。
  办基础教育更难。
  在一个12亿人口的国家办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的的普及性的基础教育尤其难。
  难就难在国家、社会、人民群众对教育发展期望值甚高,而对教育的投入却严重不足;难就难在高质量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于教师社会地位低、工资少,骨干教师不断流失,优秀人才不愿进入教师队伍;难就难在广大农村普及教育最需要知识和人才,而知识和人才却最难流向农村。
  诸难之外,还有一难,那就是社会上种种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思潮不断从不同的角度对基础教育产生严重的干扰和冲击。“文化大革命”中那种“培养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接班人”、“反资产阶级法权战士”之类的东西就不去说了,即使20世纪80年代甚至今天,要求中小学学生:升学,人人都是合格的大学生;就业,人人都是“致富能手”。或者,就是“读无用之书”等这样一些议论,也处处能听得到。有的甚至要求“让神童走进千家万户”,“三岁扫盲,五六岁、十来岁上大学”,其中危害最广最烈的,当数“应试教育”思潮。
  考试本来是检验教学效果、衡量教学工作利弊得失的一种手段,现在却异化为千家万户奋斗追求的目标。教与学的目的,最终是为了通过一场高难度的考试,而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等为学生发展同时也是为社会发展打基础的素质培养任务却被丢到一边去了。
  考试对于现在许多地区的中小学生来说,是一场劫难:考试名目繁多,次数频仍,统考、统测、会考、模拟、期中、期末、临时测验,不一而足;试卷长,少的七八页,多的达十几页,学生称之为“哈达卷”;题量大,一卷多题,一题多问,有的试卷竟至于在90分钟内要回答一百几十问;题目内容深、难、偏、怪,有的毫无意义,有的故意炮制一些似是而非的答案,诱使学生在选择过程中上当失误。如此等等,导致了课堂教学过程的僵化和学习过程的僵化。
  考试对于现在许多地区的教师来说是一根指挥棒,也是一根绳索。它束缚了教师的手脚,使他们失去了创造性思维和对教学的主导作用,成了围绕着考试而运转的机器。
  教育是最需要科学的领域,传授科学的过程不科学,学习科学的人就只能收获痛苦。而“应试”思潮则在把教育过程拉向违背教育规律的不科学的道路。
  日本曾被称为“考试地狱”,现在日本人觉悟了,他们正在走出“考试地狱”;中国不曾是“考试地狱”,如果不觉悟,我们是否将走进“考试 地狱”呢?
  我们自不必悲观,因为“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也从它的对立面激起了涌动在中国大地的素质教育春潮。这也就是“物极必反”吧。
  老作家冰心女士等早就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吁,一批有识之士到处在为素质教育奔走呼号,众多优秀的中小学校长、教师多年如一日在教改第一线对素质教育进行实践探索。时至今日,素质教育已显示出勃勃生机,越来越为广大干部、教师、家长所认同所接受。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情境教育、和谐教育、创造教育等多种教改模式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魏书生、刘京海、顾泠沅、李吉林、倪谷音、马蕊兰等教改先进人物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创造了宝贵经验。一个政府重视素质教育、社会支持素质教育、学校认真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风尚正在逐步形成。
  作为毕生从事教育工作的一个教师,一个干部,我最大的心愿是与全体教育工作者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和进步,焚膏继晷,奋斗不息。十多年来对基础教育发表过一些看法,皆一孔之见,悖谬之处不少。蒙友人不弃冥顽,嘱我自选一集付梓,自揣浅陋,不敢应命。但友人再三催促,遂仓促成书,敬祈读者批评教正。是为自序。
1998.3.19

您是第 位访客

魏书生教育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同文中学102室 电话:010-59796062

邮箱:lianxi#weishusheng.org.cn 京ICP备13029397号-1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网络,如对您构成了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